黄骅东聚馆:一个村庄的“凤凰涅槃”
摘要:让原来一个个名不见经传典型农业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一个曾经垃圾满天飞、柴草堆成堆的村庄,在国税局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如同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了“河北省美丽乡村”,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村子竟然成为了一个充满乡村风情的“旅游景点”,并且在节假日里迎来了大批游客,给古老的村庄带来人气儿,更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这样的“奇迹”,就发生在黄骅市齐家务乡东聚馆村,这个曾经以拥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古贡枣园为人们所熟知的村庄,正以“从里到外”的巨大改变而成为一颗小小的“明珠”。

春节刚过,黄骅市国税局原驻村干部再次走进东聚馆村,看望曾经“摸爬滚打”“战斗”在一起的乡亲们。平整的村内公路、已经实现道路硬化的胡同、整齐排列的垃圾桶、路边的健身器材,再加上村口那一排排的用于“乡村游”定点接待的“农家乐”……东聚馆村处处透着干净、整齐、明亮。“黑儿哥、张哥来了!”,这一行人的到来打断了正聚在一起的几个村民有说有笑的谈话,其中一个高个村民笑呵呵地打着招呼走了过来。“最近忙什么了,有段时间没来咱聚馆了,村里人们都挺想你们了”,这位村民一边和“黑哥”、“张哥”说话,一边亲热地邀请他俩“一会儿咱好好喝喝!”。

这位村民口中的“黑儿哥”和“张哥”,就是黄骅国税局驻村干部贾启泰和张洪彬,东聚村的大变样,他们绝对功不可没。

正是在“黑哥”和张哥的共同努力下,曾经“垃圾满天飞,柴草堆成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村庄环境面貌已经“反转”为“平整宽阔的街道、粉刷整齐的墙面、排水顺畅的暗沟、规划齐整的树苗…… ”,“脏乱村”的帽子被着实地摘掉了。东聚馆村不光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变了。原来一进冬天,人们就都闲了起来,进入“猫冬”状态,干巴巴地等着过年。如今大变样,“猫冬”成了“忙冬”,吃尽了“冬枣采摘节”这一美丽乡村旅游甜头儿的村民,忙着学习管理枣树新技术、忙着规划自家的特色农家院、忙着学习外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
“这两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真是变了天,环境美了、村风正了、老百姓致富了。”村支书刘洪旺激动地说。“村里能有如此大的变化,真心离不开国税局驻村干部的帮扶与支持”。

2014年,黄骅市国税局驻村干部贾启泰和张洪彬驻村以来,真正把驻村变成了“住”村,废寝忘食,一心扑在怎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他们通过定规划、找门路、筹资金、搞特色,把老百姓带上了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一年驻村时间里,工作组通过和村两委班子合作、积极发动群众,从难题入手,逐个攻破,让乡村旧貌换新颜。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先后拆除土房52间、残垣断壁40处,铺设地下管网800米,硬化主街3条、巷道胡同19条共计5.6公里,旱厕改造140座。为了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改造了300余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建成了80米的文化长廊,包装了仿古牌坊、景观石,安装路灯80盏。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扩建了7000平方米的枣乡文化广场,并在全村建起了6家农家院试点,搞起了乡村旅游,目前该村30%的家庭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助力乡村发展,帮助农村脱贫致富,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三严三实’思想的精神所旨,我们从一开始就一步不落的按照上级领导指示安排,积极落实这项重要任务”,黄骅市国税局局长夏丽华说。
另据介绍,自2012年来,按照上级安排,黄骅市国税局第一时间委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组织能力突出、对农村、农民有真感情的贾启泰和张洪彬两名税务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先后进驻黄骅市西白庄村、羊四村、东聚馆村、磁庄村,开展农村面貌提升工作,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组始终牢记党组嘱托,走访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每到一处,都先是围村转,逐户走,寻呼声,求意见,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原来一个个名不见经传典型农业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付出总有回报。“2014年度河北省美丽乡村”“省优秀驻村工作队”“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一个个荣誉称号背后,既体现了上级和村民对国税局驻村工作的认可,也刻画着驻村队员扎根基层、全心付出的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