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沧州 时政

“六大系统工程”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构建多层次、覆盖广、可持续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2016-08-23 08:50 沧州日报

摘要:举办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技能和订单培训,以及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洽谈会,进一步创优残疾人就业服务。‘六大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残疾人一生,形成了多层次、覆盖广、可持续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本报讯(记者李其征  通讯员刘炜)日前,在市福田残疾人康复托养培训中心,6岁的智障儿童小柯(化名)正在接受运动、感知等方面的免费康复训练。从4岁入训时不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到现在能够生活自理,可以和健全人交流,小柯的变化让妈妈打心底里高兴。“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康复梦,我们家生活又有希望了。”小柯妈妈说。

小柯得到免费救治,是市残联实施“六大系统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的问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市残联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六大系统工程”,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就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托养工程、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工程,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生活状态,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建成市级综合性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可同时容纳200余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每个县(市、区)都培育建设了2至5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把救助年龄放宽到0至14周岁,最大限度满足全市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需求。取消指标限制,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全部免费救助。三年来,全市共救助各类贫困残疾儿童3266人,康复有效率达到100%。

义务教育工程。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一帮一”助学、“红领巾助残”等措施,组织志愿者为残疾程度重而不能入学的儿童送教上门,并向他们发放入学补贴,资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市本级和各县都建有特教学校。多种形式的助学行动,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

培训就业工程。举办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技能和订单培训,以及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洽谈会,进一步创优残疾人就业服务。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开展小额到户贷款工作,残联给予贴息,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视情况一次性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资金扶持。为适应社会需求,已投入使用的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除进行按摩、足疗、编织培训外,还将增加电商、微商等技能培训。

民生保障工程。不断扩大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政府给予补贴,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做到全覆盖。积极协调住建部门,将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当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2013年以来,共为36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出行;为1188名肢体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30万元,为48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用药和住院补贴,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负担。2016年,市残联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由省补贴每人55元提升至100元,补贴额度居全省第二。

托养工程。目前,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11个,日间照料机构53家,还有4个托养机构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在托养机构中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进行工疗、农疗,使托养人员在劳动中体现自身价值,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以来,累计安排213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在托养机构接受托养服务,3780名残疾人享受居家托养补贴。此外,共组织217名托养服务及管理人员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托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市残联以“残健共享”为指导理念,深入开展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一县一品”残疾人文体活动和“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等活动。成立了沧州市残疾人文学艺术协会,吸纳残疾人文学艺术人才。组织参加国家、省各种文艺演出和调演,举办各类残疾人书画展、艺术作品展,展现残疾人风采。建设省级自强健身示范点18个,残疾人健身活动空前活跃。

“做好残疾人工作,就要紧紧围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这一中心,才能有效推动‘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实现。‘六大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残疾人一生,形成了多层次、覆盖广、可持续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市残联理事长杨芒果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