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 香溢孟村发展之路
记者 郑进超 通讯员 杨书广
在经济新常态下,孟村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引导华洋、荣光等龙头企业上国际国内领先的生产设备,向高端市场要效益,推动传统的管件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抢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打造“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新型建筑材料企业等,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经济增长拥有更多支撑点——

传统产业薪火更旺
今年初,河北华洋钢管公司自主研发的直径400-1100毫米,壁厚15-50毫米的双面埋弧方矩形管生产线投产,这是目前国内最大口径的双面埋弧焊生产线,由华洋公司和太原重工合作研发。华洋公司一位负责人兴奋地说,自投产业以来,订单就源源不断,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任务。
从大口径双面埋弧焊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普遍应用于在大型钻井平台、船舶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上,由于工艺先进,能实现三次自动焊接,产品附加值较高,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方形管在大型建筑上用途广泛,很多飞机场、地铁、船舶的建设普遍采用方形管。华洋公司将借此进入一个新的蓝海。
近年来,管道管件产业在经济下行的态势下,面临着钢铁去产能、价格跌入谷底的风险,不少企业开工不足。 在孟村经济开发区,以华洋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研发新设备、新产品,向高端市场发起冲锋,成为传统产业一道靓丽的风景。
江丰保温管道、神舟高钢级大口径螺旋钢管、派力特钢骨复合管等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工艺大放异彩,带动了孟村回族自治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沧州荣光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韩资企业,今年公司计划投资2900万美元,建设管道管件国际标准化生产线,其中引进德国、韩国产国际先进的流水线和检测设备。项目建成后,能提高3至5倍的生产效率,并节约用工80%。
不仅设备先进,荣光公司还在孟村率先导入先进的6S品质管理概念,在企业管理方面掀起一阵飓风。
荣光新项目年生产管件1.8万吨,主要销往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孟村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将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奖励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新管道装备制造业,瞄准高压、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向异型、高压、特种等专、精、特、新方面发展,从单一钢铁材料向PE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发展,从粗放式生产方式向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变。
他们将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重组等途径整合一批中坚力量,创新管理和商业运营模式,走企业集团化发展道路。
新兴产业空降园区
目前,孟村开发区规划设立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及“京津产业转移园”两个园区,加快与京津地区的企业对接,眼下,“两园”正在加紧建设。
这是孟村开发区引进新兴产业的举措之一。
孟村开发区一位负责人介绍,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积极对接京津,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及时调整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开发区在发展壮大高新管道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建设京津产业转移园、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新型化工产业园、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园、现代物流园、高端装备制造园及机械加工园,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科学,经济增长实现多点支撑。
据介绍,上半年,开发区共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设备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等北京转移企业5家,总投资达26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其中,北京翔泰公司建设新型铝模板生产线,项目一期设备安装完毕并投产,已于8月8日正式开业;北京卓良模板公司已落户园区。
新兴产业的入驻,对于开发区由“一业独大”向“多业集强”转变,增强县域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功不可没。
对接京津移花接木
为了抢搭京津冀协同发展这趟快车,孟村开发区在城南发展新区开辟面积3000亩的京津产业转移园,并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园区整体建设开发,主要承接北京等地的整体产业转移项目。
目前开发区已派出招商团队赴北京通州、顺义等区,广泛联系,寻求投资企业,加快与京津地区企业对接。
可附特汽车零部件制造(北京)公司的投产,开启了孟村打造汽车配件产业的愿景之门。
随着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户,孟村开发区也积极发挥地域优势,重点引进汽车配件企业。
他们充分利用北区希望新区距离北京现代沧州工厂25公里的“黄金距离”优势,围绕现代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开展招商引资,规划了面积近200亩的“现代汽车零配件产业园”。
为了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孟村还制定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项目入驻优惠政策》,对相关投资企业将给予大力度优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