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中园引援渐入佳境
不久前,15家涂料企业集中签约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投资22亿元,将入驻绿色涂料产业园。临港经济开发区为对接京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型涂料园等七大产业区中园,目前这七大区中园项目引进各有不同进展。眼下,临港与一家日本企业达成了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意向。

记者 郑进超 通讯员 祖天林
循环经济“招财进宝”
目前入驻临港绿色涂料产业园的15家企业,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而吸引他们入驻的一大因素就是排污成本的降低。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区内80%的企业可以互为市场,同时,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园区内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吸引很多化工企业的一大亮点。
“别的不说,临港建有污水处理厂,这就能为企业排污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临港经济开发区招商局一位负责人坦言,有的企业同所在地的环境发展出现了不和谐,搬迁势在必行,而入驻临港,开发区要求他们必须上一套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再排放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然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国际一级A标准,再统一向外排放。
“我们引进的企业都是国家产业目录内鼓励发展的企业,限制类的我们拒绝入园,同时他们的环保、安全生产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都得达到要求。”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要求化工类企业要进园区正规化发展,而入驻临港,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助于企业达到排放标准,解决了企业政策和环保等方面的顾虑。
“国字号”成金字招牌
临港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成为其对外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这块金字招牌,不仅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落地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此次15家企业入驻也是如此。
“北京的企业有一部分不愿往外迁,因为他们长期以来都专注于外贸,北京的知名度多高啊,客户一听是北京的,他会联想到产品质量也不错,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一个三四级城市呢”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召堂在谈到临港的优势时,语气中透着兴奋,他说,临港作为国家级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冠上国字号,知名度就大大提升了,所以,很多企业一听临港是国字号,顿时就来了兴趣。
“一些企业不想往外搬,是因为这将产生较高的搬迁成本,另外,员工随企业搬迁,也会导致企业经营费用的增加。”一位招商人员表示,但从企业的发展看,搬迁才是长久之计。而且,企业如果要想扩大规模,受环保、土地等因素的制约,而在临港开发区,有完善的排污机制,有助于企业破解发展瓶颈。
七大园区持续发力
除了绿色涂料产业园区外,其他区中园也在积极引援,并且各有成效。
去年,临港开发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落地,吸引超40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而据估算,北京有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临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有望吸引到100家生物医药企业,届时,产业园的年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成为沧州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临港开发区能在众多开发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众多北京生物医药企业落地不是偶然的。早在2014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通过认真分析形势,做好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规划,并计划建立石油化工园、聚氨酯产业园、生物医药园、新型涂料园、现代石化物流园、高端化工装备制造园和科创园等七大“特色产业园”,而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后,这几大区中园为率先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做好了准备。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他们知道北京医药产业有意外迁的时候,招商就如同水到渠成。
“我们已经和日本的一家贸易振兴机构谈判,由他们寻找合适的日本企业,建一个纯外资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达成了意向。”临港一位招商人员谈道,现在七大园区都有动作,聚氨酯产业园、现代石化物流园、环氧乙烷产业园和科创园等特色产业“区中园”相继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北京留学人员海淀区科技创新园、北京保健品协会等纷纷抛来了“橄榄枝”。
网友评论